掌握英語細微的美麗-專訪雷倩
雷倩提到,要創造英語學習環境,要善用網際網路學英文,在台灣如何創造英語學習環境?
加msn: onebyone_online_cassie@hotmail.com , 一上網,就有老師在線上跟你用英文聊天,也是一種創造環境的好方法喔,雖然我們可能無法跟雷倩一樣幸運,能長期在美工作,不過有心的話,我們也能在台灣創造英文環境的。
掌握英語細微的美麗-專訪雷倩
英語能力展現在雷倩的工作與生活上,就像是使用母語般的駕輕就熟,優秀的英語能力讓她在國際場合更加出色,到底雷倩是如何經營自己的英語能力呢?
談起雷倩的英文能力,很多人不禁豎起拇指讚賞,除了大學畢業之際,即擔任前副總統謝東閔、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等官員即席翻譯,更多次在大型國際會議,隻身擔綱同步口譯,教人驚豔。
雷倩由美國廣播公司(ABC)的研究員到副總裁,十年當中,每年超過500個以上的研究,主持無數的簡報會議。令人佩服的是,她在口語與工作的表現,幾乎已到了沒人會懷疑她的母語不是英文的境界。
‧不死背單字、文法 top
對照現在的英文程度,很難想像大學以前,雷倩的英文成績常常是以60幾分僥倖地「低空飛過」。
頂著父親是海軍將官的光環,「虎父無犬女」的觀念讓青春期叛逆、愛玩的她,老是成為師長口中責難的對象。
雷倩回憶,儘管父親雷學明英文造詣極高,要零用錢等生活瑣事,也都會訓練她以英文對答。不過,從不認真背單字、查字典,厭惡記文法的她,顯赫的家世似乎僅止於英文的聽與說,以考試成績來看,她的表現一直是別人眼中的「壞學生」。
當身邊同學按部就班地學音標、背文法,抱著成堆的參考書,雷倩一直到初三聯考將至,才受迫於現實,買了生平第一本參考書,沒想到第一次考試就奪下全校最高分,「因為已經很熟悉英文的語感,再倒過來學習文法,就易如反掌,」雷倩說。
上了北一女,高一遇到了不強調背誦的英文老師,每次上課帶領大家唱英文歌,取代僵化的教材。雷倩從歌唱中體會音韻的美麗,當教科書變成了歌詞,單字、片語自然就變成美麗的記憶。
有趣的是,學校規定的每週小考,這位創意十足的老師,卻要大家反過來默寫歌詞。沒想到這種自然的學習方式,幸運地擺脫了單字阻撓,與文法結構侷限,在雷倩進入台大外文系後,恰巧也在語言學的課本裡得到了呼應。
‧自創24小時雙語環境 top
雷倩引用語言學與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指出,學習第二外國語最容易跌倒的地方,就是開始容易拘泥在單字、文法上。
以台灣人學習英文來看,最大的錯誤就是「愛背單字」。台灣大部分的正式學校,教導語言的制式方法,就是強調「字」,只要碰到不會的單字,就要學生去查字典。如此造成學習者與語言的關係,一直停留在「字」的層級,至於句子在表達些什麼,語言傳達何種訊息反而變得次要了。
雷倩以五、六歲的小孩看報紙為例,即使看不懂的單字很多,只要閱讀次數多了,透過前後文,往往能瞭解與增進單字的記憶。她認為,既然學中文是一種自然的 學習,那麼處理英文字的時候,應該要走到句子與段落的層次,而不是每次逗留在生字的前方,不斷的翻閱字典,無法以通順的方式瞭解語文的全貌。
其次,幫自己創造一個學習英文的環境也是學好英文的方法。
大學時,雷倩為了創造雙語的學習環境,開始養成24小時聽ICRT的習慣,目的是讓英文變成潛意識也能處理的資訊。她笑著回憶,有天一早起來,「突然知道」世界某地發生了地震,當疑惑自己的「特異功能」時,才恍然大悟原來睡夢當中,已經無意識把廣播的訊息處理吸收了。
「後來到美國能把英文當作母語,同時在中英文系統中切換,正是24小時內不斷把自己放在兩個語言環境的習慣鍛鍊出來的,」雷倩自信地說。
‧中、英邏輯大不同 top
英文要出類拔萃,除了語言的頻繁接觸與練習外,在寫作上,必須注意中文與英文使用上的邏輯差異。
大四時,雷倩碰到一位優秀的雙語教師Steve,花了15分鐘點出中、英文寫作上,常犯的邏輯問題,讓她日後英文寫作能隨時切換,從此提升了英文的分析能力。
雷倩指出,中文與英文書寫的邏輯結構完全不同。中文寫作強調起承轉合、互相呼應,往往第一段講的主題,為了呼應,第二段再闡述一遍,接著第三、四段又換 另外說法再講一遍,然後結尾,於是呈現出一種螺旋狀的結構),也就是同樣的事情,每段都用不同說法再針對主題闡述一遍,等於是繞著中心打轉。英文的邏輯就 完全相反,走的是線性的邏輯,並且需要developing(發展)的,例如英文第一段開宗明義,準備說明ABC三件事,第二段就會講A、第三段講B、第四段講C,最末一段總結。在每段第一句話或最後一句話,會交待繼續說明的小項,以極為嚴謹的結構方式,讓閱讀者可以很快地抓到重點。
若是不瞭解其間差異,把中文邏輯誤用在英文寫作上,第一段呈現的面貌內容大致相同,到了第二段,台灣學生就會把ABC三件事講一次,第三、四段換個說法再把ABC講一次,這在習慣傳統英文結構的人看來,會覺得落筆者的條理非常不清楚。若是套用在報告或書信上,則會有重點不清,而遭到判定沒有邏輯、程度較差的誤解。
‧每天影音功課,加強文化深度 top
英文能力走到一定程度,等於骨架長得齊全,接下來就是要長血長肉了。這時的瓶頸,不再是結構與單字,而是語言中間細微的美麗。
雷倩笑著說,在台灣你跟任何一個人講:「妳是我高中同學嗎?」大家馬上意會到是在稱讚別人駐顏有術,這類型屬於台灣某個時點的集體記憶,正是決定你是否能與處於這個文化的人們作深度溝通的關鍵。
在國外居住了20年,雷倩身處美國主流文化中,從事文化意象的工作,周遭的人事物對溝通的要求特別嚴苛。為了快速回補未到美國之前錯過的共同生活經驗,於是她搬出大學時代的法寶,把聽廣播改成看電視。
剛去美國念書的六年半期間,她通宵開著電視,晚上看的是當季的新節目,白天則看重播的舊影集。一直不斷讓自己暴露在有影音視訊的環境,即使一邊打電腦,也可以一邊看或聽電視,逐漸習慣同時處理兩種以上的資訊。
到了ABC成為主管後,更是常盯著辦公室內電視機的split screen(分割畫面),從32個螢幕中,同時看4到16個節目,包含重播影集與ABC世界新聞中心傳回的畫面。
藉著大量觀看電視台重播的黑白影集、舊的電視節目,聽許多經典老歌,一邊作當下的文化創造,一邊追趕彌補周遭人們成長的相關經驗。每天的影音功課,逼著她不再只是個口音道地,聊到美國共同經驗卻詞窮的人,而是隨時可以談到1968年某個影集中的重要主角,或是1980年代的人事物,完完全全活在美國當下的「在地人」。
除了以上個人的自創招法,雷倩建議上班族多利用網際網路,不管是寫e-mail或是上網,應避免老是停留在中文的網頁,要多吸收大量英文的資訊,才能往增加英文能力的方向走。
在閱讀書籍方面,以實用角度來看,接觸足夠多的英文週刊,不管是自己工作領域或是其他範圍都可以。她指出,強調週刊的原因在於,月刊與專刊的文字太深, 週刊除了掌握時效性外,在寫作方式極為有邏輯,以非常嚴謹的英文,讀久了可以鍛鍊個人英文的基本工夫,也能寫出有條理的英文結構。
雷倩小檔案 |
現年42歲 |
中英文語言結構比較 |
|
中文為呼應核心,每段重複相同主題,呈現螺旋結構 |
第一段點明A、B、C重點 |
第二段重複說明A、B、C第一項重點 |
第三段重複說明A、B、C第二項重點 |
第四段重複說明A、B、C第三項重點 |
|
英文美段闡述一個重點,為一線性結構 |
第一段點明A、B、C三個重點 |
第二段闡明A重點中的細節 |
第三段闡明B重點中的細節 |
第四段闡明C重點中的細節 |
留言列表